中国无人机


我国研制无人机起步较晚,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,西方国家从一战后就开始研制无人机作为靶机。我国目前已公开亮相的无人机有十多种,主要用途集中在靶机和战术侦察方面,对无人机直接作战方面的研发也已提上日程。上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紧张,苏联拒绝继续提供“拉-17”无人靶机。国家下决心搞自己的无人靶机,从而促生了“长空一号”。该项目从1965年立项,1966年12月6日,“长空一号”首飞成功。“长空一号”作为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种多用途喷气式无人机,奠定了我国无人机发展的坚实基础。“长虹-1”是高空多用途无人侦察机,在军内称“无侦-5”(WZ-5),出口型号为CH-1,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(北航)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研发。该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,1972年11月28日首飞,1980年正式列装。从外观及主要参数看,“长虹-1”很明显是我军多次击落的美国BQM-34“火蜂”(Fire Bee)无人侦察机的翻版。越战期间,美国“火蜂”多次侵入我国领空,侦察我军动向。由于其高空高速飞行,初期我机截击连连失利。1964年11月15日,我空军某部中队长驾驶歼-6战机,在距离“火蜂”230米处开火,一直打到距离140米,炮弹直穿发动机,终于将敌机击落。除上面提到的“长空”无人靶机、“长虹”无人侦察机外,AW-4“鲨鱼”、“隼鹰”、WZ-2000、ASN-150B、ASN-206、W-30和W-50等固定翼无人机,Z-2、M-21、LE110和“翔鸟”等旋翼无人机,都是我国近年来研制的新品。这些无人机的军事用途多用来做靶机,或执行战术侦察任务。冷战结束后,美俄等军事强国不再把无人机局限在靶机或侦察等用途,而是考虑在机上携带导弹等攻击性武器,直接作战。1994年,我国军方正式启动“无人战鹰”的应用研究工作,开始了军用无人机新的研发进程。五角大楼2005年的《中国军力报告》称,中国正在大量投资开发无人机,“其中令人关注的是,中国人正在开发一种无人驾驶战斗机。”在2006年的珠海航展上,国产“暗剑”无人机模型首次亮相,2007年又走出国门,参加法国巴黎航展,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西方媒体的猜测。尽管两次都是以模型参展,但西方军事专家们还是从中推测了其先进性能,认为该机具有超音速、超高机动性能,从外形看与美国F-117隐形战机差不多,可以较好地躲避雷达侦测,主要用于未来对空作战。加拿大的《汉和防务》载文分析说,美国X-45、X-47以及欧洲的“神经元”无人作战飞机,均为亚音速飞机,与敌方战机的对抗格斗能力较弱。“暗剑”和以上无人机相比,外形差异很大,其双垂尾和鸭式前翼等特点,明显具有高速高机动性作战飞机的特征。从该机黑色的外表看,“暗剑”应大量应用复合隐身材料并采用内置式武器舱,具备良好的战场适应性,代表了中国无人作战飞机的先进设计思想。

标签: 无人机视频